PG电子(中国)人生就是博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中芯国际科创板IPO顺利过会,创科创板多项纪录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6-19

    619日,上交所官网显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科创板首发获通过,国内首家同时实现“A+H”的科创红筹企业诞生。

    作为中国大陆最大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回归A股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从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得正式受理到顺利过会仅过了18天,中芯国际创造了科创板多项新纪录。中芯国际于61日申请科创板上市获得正式受理;64日,上交所就对中芯国际发出首轮问询;67日,中芯国际完成首轮问询回复。

    200亿元的融资也使中芯国际成为科创板“募资王”。根据招股书披露,中芯国际此次科创板IPO40%资金用于12英寸芯片SN1项目(中芯南方一期)。中芯南方为一间12英寸晶圆厂,主要满足中芯国际14纳米及以下先进工艺节点的研发和量产计划而造,目前产能已达6000/月,目标产能是3.5万片/月,投资总额达120.4亿美元。不过,对于资本、技术和人才高度密集的半导体制造行业而言,200亿元的融资并不算多。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BS统计,随着技术节点的不断缩小,集成电路制造的设备投入呈大幅上升的趋势。以5纳米技术节点为例,其投资成本高达数百亿美元,是14纳米的两倍以上,28纳米的四倍左右。这样巨大的投资只有具备一定规模的头部厂商可以承担。即使是全球晶圆纯代工行业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格芯和联华电子也相继宣布放弃研发7nm制程工艺。

    61日最初的招股书相比,在610日提交的上会稿中,中芯国际也强调了先进制程占比低、毛利率为负,与全球龙头台积电技术差距大和市场占有率低的风险。

    中芯国际表示,目前公司14纳米及28纳米制程产品收入占比较低,面临28纳米制程产品产能过剩、收入持续下降、毛利率为负的风险。从2017年到2019年,中芯国际28纳米收入占比从8.12%下滑到4.03%。该公司称,主要是28纳米全球纯晶圆代工厂商的产能布局较多,造成2018年和2019年度全球28纳米市场产能过剩。“出于市场经营策略和客户需求考虑,在满足订单需求的前提下,优化产品组合,将部分原用于28纳米制程的通用设备转用于生产盈利较高的其他制程产品,使得28纳米制程产品的收入呈现下降趋势。”

    根据公开信息,台积电于2015年宣布16纳米制程晶圆代工的量产,格芯和联华电子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实现14纳米制程晶圆代工的量产,中芯国际2019年才开始量产14纳米。2019年四季度,14纳米节点产品占该公司当季营收的1.0%,今年一季度这一比例微升至1.3%

    根据中芯国际此前规划,14纳米及后续先进工艺在今年3月和7月分别扩产至4000/月和9000/月,2020年底将扩产至1.5万片/月。

    5月财报会上被问到14纳米何时能贡献10%以上的营收时,中芯国际联席CEO梁孟松回复称,要到明年才可能会达到10%,今年这一比例仍会保持在低个位数。

    从结构看,中芯国际主要收入仍来自于成熟工艺,与台积电有较大差距:28纳米和14纳米营收合计占比不到一成。而台积电今年一季度更先进的7纳米制程出货占晶圆销售额的35%,16纳米晶圆占19%。总体而言,先进制程(包含16纳米及以下制程)占台积电总晶圆收入的55%

    中芯国际此前表示,先进技术正在成为该公司业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往,中芯国际主要依靠成熟节点增量实现成长;然而,在此新阶段,中芯国际正在努力提高先进技术节点所带来的收入增量。”

    从披露的信息看,该公司的确近三年来加大研发投入。在其他晶圆代工厂研发费用占营收不到10%的情况下,中芯国际从2017年的17%提升至2019年的22%

    不过,从绝对值看,虽然中芯国际2019年研发费用47亿元,占营收的22%,高于台积电9%的比例,但是和后者211亿元的绝对值相比仍有差距。

    据了解,也有其他在香港上市的芯片厂商正考虑回A股上市。有业内人士表示,港股投资人过去对大陆芯片公司不感兴趣,这些公司在港股的市值市盈率较低,缺少外资关注因而成交稀疏。如果回A股上市,这些公司估值会提高,有利于公司融资。

    中芯国际是大陆国产芯片的重要一环,也将带动国产半导体设备和材料行业。根据市场调研机构拓墣产业研究院统计,2020年一季度全球十大晶圆代工厂营收排名中,中芯国际排名第五,占总市场份额4.5%

友情链接: